今日阅读20080106

  • 经典

庾信,《枯树赋》

参考:

  1. 枯树赋题解与注释
  2. 枯树赋翻译与评述
  3. 【历史人物讨论】魏晋名士庾信生平考
  • 文章

劉小楓,聖人的虛靜──紀念梵澄先生逝世兩周年

【美国大选观察】“求变”对“经验”的胜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赢得爱荷华州初选

【美国大选观察】赫卡比:依靠宗教的力量,共和党候选人赫卡比在爱荷华州初战告捷

  • 词汇

民工第二代

反低俗

  • 新闻出版署自07年12月下旬至08年3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对音像制品的集中专项整治

荷兰病

Photo Retouching

  • 摘录

“女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最好的朋友,不是那些直男——当然,大约从十三岁开始,我们就接受了男女之间没有纯洁友谊的教育,也不是那些闺密——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容易陷入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的儿女经,又或者演变成一场三角恋爱而几败俱伤。原来女人最好的朋友,是那些GAY男。他们不会成为女人的情敌,但是他们能成为女人的贴心小棉袄。他们高大、英俊,对自己的身材和相貌有着和女人一样严格的要求;他们关心时尚潮流并乐意与女性分享心得;他们细心温柔体贴像一个标准绅士那样照顾着女生,永远不会如一个闺密那样女人脾气发作;他们听音乐、阅读、摄影、喝红酒,对于一个在职场中张牙舞爪求生存的女人来说,这个人群美好得就像遥远黑夜中神秘高贵的吸血鬼。”

—— FTChinese.com,“Gay文化大热?”

  • 人物

胡紫薇,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元旦前因丈夫张斌外遇大闹CCTV5改名发布会。视频链接1视频链接2

参考:

天山脚下

纯净的天空,未落的月亮
细密的草地,挺立的白杨
岩石上明黄的字母,树下鲜红的围布
这一切,是否可以组成你心灵的密码?

img_2893_fps2.jpg

纪录片《圆明园》开场旁白

请您用大理石 汉白玉 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骨架 披上绸缎 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 那儿建后宫 放上神像 放上异兽

施以琉璃 施以黄金 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天上一座座花园 一方方水池  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

其外貌是宫殿 是神庙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

花多少钱去度假?

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你将如何衡量收益与成本呢?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一章,课后问题2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前提是理性的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其收益最大化。而做选择就面临取舍,面临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据统计,比尔盖茨每秒钟赚250美元,因此有聪明人得出结论:地上如果掉了1000美元,盖茨是不应该去捡的,因为捡钱至少也要花掉4秒钟时间。可是如果成本和收益不能简单用数字进行比较呢?例如这道课后习题所说的情况?又例如,捡1000美元的快乐远远大于工作挣2000美元的时候,怎样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呢?

我想,这个问题其实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帮助建立模型,提出不同利害之间权衡取舍,只可惜不能直接给出答案。那可能需要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更多方面的知识,甚至一个人的性格、世界观等因素也会起到影响作用。

话说回来,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确已经采用了很多办法将原本抽象的东西进行量化,以便进行评估和比较。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品牌是无形,就像题中的心理收益。一家新开张的饭店,通过折扣吸引更多的人来吃,形成潜在的口碑。如何衡量折扣的损失与口碑的收益呢?央视主持人李咏品牌价值4.2亿,可口可乐品牌价值696亿美元,这些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方法其实不难套用。例如财务评估法,通过替代成本估算品牌价值,将品牌价值等同于建立一个相等业务量和知名度的品牌所需的花费。度假一周所需的花费是否更愿意看100场电影?或者更愿意吃200顿大餐?由此度假与花费之间的比较转变为同等成本下多个替代品之间的比较。

除此之外,还有个很有技巧的回答。原题实际是问因为度假而愿意承担的损失是多大?为了做出理智的回答,不妨再提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所在的公司提供明码标价的巴厘岛1周度假,你愿意花多少钱去购买它?由于心理学上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加敏感,所以两种问法是更理性的衡量方式。其实,第二种问法将心理收益的定价权又交了回去。一句话,究竟值不值,你自己明白。

交易的乐趣

不记得哪里读到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电脑游戏的——比起电脑游戏,真实世界的游戏更加有趣。短短一句话,从此削弱了我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而我也渐渐意识到,真实世界的游戏种类之杂,乐趣之多,难度之高,都远非电脑游戏所能匹敌。在这浩瀚的人生游戏海洋中,交易无疑就是其中令人难忘的一种。

这里所说的交易,不是淘宝上物品的买和卖,而是股票、期货、外汇等有价证券的揸和沽。说它有趣,原因有二。首先,交易时通向世界的大门之一。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了解交易的语言,那么充斥在报纸、电视、聊天谈资中的一大部分便成了完全没有意义的东西。尽管对于人生而言,这很大程度上是某种意义的信息垃圾,但能否推开这扇门与是否推开它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意味着主动的选择与舍弃,后者则是被动的。了解了交易的语言,或许才能得以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去了解另一扇门背后的世界。经济的大门?政治的大门?哲学的大门?总之,是游戏更加有趣的下一个关卡。

交易不仅通向世界,也通向人的内心。除了交易,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别的游戏可以让人们如此群体性的疯狂,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的贪婪和恐惧。人们进入市场自然为了获利,而获利就是一种希望;每一个交易者都惧怕损失,损失就是一种恐惧——这就是交易的本质。人的天性不适于交易。然而当你想要找一种游戏可以同时体味大众心理的微妙变化,与更深层次上的你自己。相信我,交易绝对是不二的选择。

三万英尺(续)

这一次,飞机在黎明时分起飞。时差的缘故,虽然时间并不算早,天空却还只是微微泛着白。朴素而又单纯的白色,让一切看起来都好像是刚刚开始。

引擎微微轰鸣着,机身只略微一轻,我们便离开了地面。我实在太熟悉这个角度了——平稳、坚定、有力!飞行器毅然决然地直直驶向云层的深处,消失在天空的边际。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也曾经骑车去首都机场,只为了看一看夕阳西下时一架架飞行器沿着这个角度渐行渐远的身影。不同的是今天,是出发而不是离去。尽管还是忍不住去想象地面上看这架飞机的模样,但舷窗里渐渐迫近的风景很快就把这念头逐出意识之外。

眼前的风景熟悉得让人震惊,因为那是飞行模拟游戏里无数次见到的画面。可眼前的却分明不是什么游戏。连绵不绝的雪山横亘在眼前,高大,纯净,美丽。一种崇敬之情在内心油然而生。凝望着雪山,只觉着飞行的速度越来越慢,也许是因为高山温柔而博大的怀抱吧。然而两层薄薄的舷窗,将山和人分离,让这又多少显得有些不真实。摸不到,嗅不到,远观而不能近赏,实在有种无法释放的隔膜感。我想,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登山这种运动吧。让渺小的身体和高山融为一体,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的快乐并不只来自于到达巅峰的那一刻。又好比自行车,在山野和城市间骑行,那种心灵的自由也必然不能被乘坐大巴的旅游者所体会。

飞行器转了向,没有朝着越过雪山的方向飞去,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然而这时金色的光芒映射在雪山巍峨的轮廓线上,太阳从雪山背后升起,只一瞬间光明就笼罩了一切。无处不在的绚丽的光芒让这架飞行器看起来就像是驶往天堂。

高山过后便是茫茫的戈壁。和世间所有神秘、未知、新鲜的事物一样,第一次它们总是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发生,在平凡琐碎的面孔下出现,全然没有你最初以为的那种新鲜和神秘。然而多年以后,又或许只需要更短的时间,当它们从你身边消失,除了记忆任何其他痕迹也不留下的时候,回想起来,这才意识到那平凡外表下蕴含着机缘巧合与意义。起初平淡温和的感觉渐渐灼热起来,烙在心底,成为最珍贵的生命印迹。没有建筑,没有人烟,戈壁在高空看来失去所有熟悉的参照物。因此眼中不再有具体而微的景物,只留下原始而笼统的印象。印象,直刻在人心里的印象。这个时候,我恍惚看见一座金字塔形状的山,山前有一条又长又细的黑色直线。起初我以为是架设的输电线路,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实在可笑,应该是公路吧。不过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细长的路。它直直的通向那座金字塔,消失在最深处。

渐渐地,云层覆盖大地。说也奇怪,以前在天上看云,总能看见各种形状,看见峰峦,看见沟壑,看见起伏。这一次的云却是异常均匀地铺开,就好像地球的大气层。极目远眺,我真的看见地球完美的弧度!都说想象力是无限的,可此情此景我才知道——想象力实在太有限了!想象到开头,却想不到这结尾;想象到这画面,却想不到这感受。

三万英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瑞富事件

前天从头至尾读完了论坛上一篇81页的帖子,算是对瑞富(Refco)事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瑞富曾是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商,05年10月因当时的CEO Phillip R. Bennett涉嫌挪用公司4.3亿资金而轰然倒塌。事情发生后瑞富集团下属的23家关联企业全部申请了破产保护,从而导致大量的客户资金被冻结,其中来自中国的资金据说有近20亿。

这篇帖子从第一页的05年到最后一页的07年,记录了整个事件过程中汇民焦急的等待,不安的猜测还有相互反复的询问。事情本身也是一波三折,瑞富旗下的期货业务最先被Man集团购得,然而外汇业务却迟迟没有消息。而在此时,汇民群体又分化为Refco FX与RCM两类账户,前者为香港账户,后者为通过大陆代理在母公司Refco Capital Markets开设的账户。1991年国商事件后,香港银行有了所谓注册地经营资产分开的条款,因此Refco FX下开设的帐户前景又相对光明些。不久传出FXCM欲收购Refco FX的消息,若收购成功,则Refco FX的所有客户可以全额提款。RCM则传出公司可能不合法的消息。之后,FXCM的收购在最后关头又被瑞富的债权人否决,他们建议对瑞富资产清算后进行拍卖,这样可以优先保证他们的利益。几经争取,FXCM宣布放弃了对Refco FX的收购计划。另一方面,根据RCM客户收到一封提案,他们最多只能拿回22.5%的资金,其余转为债权,前途一片黯淡。几经波折,最终美国的破产法庭发来了通知信,将客户划分类别,并根据类别确定了所能提付的资金比例。

不知道那些受害人都是怎么想的,几万数十万美金,一夜之间就这样没有。真实世界的游戏的确更加有趣,也更残酷了些。

全面投向Google

logo1_thumb7.png 短短的两天Google Reader试用,决定放弃最后一个非Google产品——Bloglines

 从最早的FeedDaemonMyIE2浏览器自带的订阅功能,再到Bloglines和Google Reader,前后一共四种RSS阅读器。初识RSS订阅,是从一篇FeedDaemon的介绍文章开始的,自然也就用上了。但很快便觉得浏览器之外再开一个客户端有些累赘,于是转投Maxthon(MyIE2)浏览器自带的订阅功能。从同学那里了解到Bloglines后,一下便发现了它的好处:

  1. 是Web服务,在任何一台机器、任何一个浏览器上登陆都可以读到自己订阅的feed;
  2. 通过第三方访问feed,可以读到直接不能访问的blog。这一点相比Maxthon实在好太多,同时也有速度的提升;
  3. 多数网站提供了Bloglines的订阅按钮,很方便;
  4. 提供多种阅读方式,包括列表方式的标题阅读和rss内容的直接阅读。

Bloglines的粉丝做了两年多,中途Google Reader推出时也曾试用过。当时觉得Reader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且把订阅的几百条feed导入Reader也很费事(Google Reader读取Bloglines导出OPML有些问题),于是按兵不动。然而最近这几条理由终于促使我告别Bloglines:

  1. Bloglines本身的问题。有些feed总是莫名其妙出现以前的旧文章。一开始以为是所属的blog重新做了发布,或生成索引(就像我用的blogger一样)导致出现重复更新,可如果这样的话绝不会孤零零地更新出几篇数月以前的文章。Google一下发现果然是Bloglines的问题。唉,不争气的bloglines啊。。。
  2. Bloglines针对每一条feed单独设置阅读模式(Titles/Summaries/Complete Entries),这一点上不如Google Reader灵活。后者List View/Expanded View是全局的阅读模式选择,切换相当方便。事实上,对于我而言,这种切换操作相当频繁;
  3. Bloglines一旦点中一条feed,更新的内容会全部显示并设为已读。这时无论你是否读完,这些内容下次就不会再显示了。这一点Google Reader的设计要好很多,是否已读可以自动设也可以手工选,绝对不会出现明明只读了标题下次就再找不见内容的情况;
  4. Google Reader提供了star/share操作,可用于标记好的文章或与别人分享,这样看过的优秀内容再不会石沉大海了。在自己的blog中加入脚本,还可以动态显示自己分享的文章(看我blog的左边^^);
  5. 已读过条目在Google Reader中仍可以显示。不仅如此,只要滚动条向下走,就可以读到更早的条目;
  6. Google开始收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了。gmail收集邮件信息,bookmarks收集书签信息,web history收集网址信息和关键词搜索信息。。。另一方面,它也试着根据这些信息给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服务,例如iGoogleInteresting Items For You模块。如果像我一样并不反感这种个人信息收集的话,不妨提供给它更多的信息吧,例如rss订阅。

我相信,用户选择的转变不会是突然的。习惯促使我们做出早已熟悉的那个选择,然而最终让用户改变习惯的无非便是两样东西:不愿将就的缺陷,以及充满诱惑的新功能。

update: 2007-05-23

另外再补充几点:

  1. Google Reader的share功能,可以针对具体一篇文章,也可以对某一个tag。就是可以将标记为某个tag的文章全部设为共享。而相比之下,bloglines只能选择将订阅的全部feed共享;
  2. Google Reader提供的Personalized Trends相当有意思,可以看到自己阅读数目的统计,feed更新频率的统计等等;
  3. 之前觉得Google Reader有个缺点:阅读窗口太小。不过今天发现可以通过u键关闭左侧的导航栏,很方便!

两个私人去处

没有私人去处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一处湖边,一段街道,一片空地……也许是最公共的空间,但却有最私人的印象和记忆。在摆脱了时间概念的一段虚空,无需工作,无需思考,所有的朋友遍寻他不着,这个时候,主人公一定是去了那里。

在北京的这几年,在身边就发掘了两处这样的地方。

一处是我们研究所老楼的天台。那是一个春天的午后,吃饱了浑身暖洋洋,到处闲逛。一步步走上陌生的楼层时,就在想,”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啊,你最陌生的地方也许就是上一个楼层。因为来去匆匆的我们无暇去做这最轻易的探险。”老楼不高,天台的那扇门总是没有锁,当然也总是没有人。不远处是繁忙的路口,四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近处是一条小路,行道树深绿色的叶子在阳光下闪耀着柔和的光芒。就是在这里,我读到了冯至的诗句:

我怎样才能谱出
正午的一套大曲–
有红花,有绿叶,有太阳,
有希望,有失望,有幻想,
有坟墓,有婚筵,
有生产,有死亡:
欢腾腾,都是爱情,
欢腾腾,都是生命!

刹那间,心灵被击中,痴痴地吟读,一遍一遍。

另一处是不远的写字楼。楼下的一圈有草地,有流水,宽宽长长的平整路面却没有行人,简直是轮滑的天堂!每当傍晚降临,草地中一些长条的玻璃块亮起通透的白光,干净、整洁、精致,让人想到日本式的花园。想象一下穿着轮滑鞋徜徉其中的快感吧!尽情地玩耍,彻底地不想回家。

向钢水中的死难工人致哀

什么算是最近的热点新闻 ?温家宝访日?龚如心去世?股市大热?银行大盗?校园枪手?还是……辽宁的钢水?我想,无论如何也排不上这最后一条吧。尽管1600度的钢水是那般灼人。

天涯上有篇纪念的帖子,大约1天后就被删除了。原因自然不难理解。让人真正感到愤慨和不平的,是这件事体现出对于生命的漠视。这种漠视来自于政府:寥寥几句的报道,主流媒体一片和谐!而同样是32人死亡,美国校园枪击事件后总统发表讲话,全国降半旗致哀。当校园枪击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讨论,另外32条人命却鲜有人知。

这种冷漠也同样来自不少普通人。前日在某qq群中见到诸网友热议校园枪击事件,从什么枪支管制说到主角的性格孤僻。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便提了提辽宁的钢水事故。当时无一人知晓,这也罢了,毕竟新闻报道太少,于是我简单说明了一下。回答我的是某人下面的几句话:”但这是事故啊 好象交通事故避免不了的”,”国家说了又怎样 如果天天报道这样的事 大篇幅的 国民心里是什么感受 没准刺激更多的人 变的偏激和不顾一切了呢”,”深刻追究责任就好了”。这种逻辑自然不陌生,这里也不再多说了。只是这赤裸裸的冷漠啊,连致哀和怜悯都没有了。。。将各式各样的逻辑放在一边吧!这新闻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是疼、恐怖、地狱!!

(以下是两则新闻及天涯原帖上的几条评论)

—————————————

中新网沈阳4月18日电(石岩)

记者今日从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获悉,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共造成32人死亡,2人轻伤。该事故发生在4月18日7 时45分左右,装有30吨钢水的钢包在吊运下落至就位处2-3米时,突然滑落,钢水撒出,冲进车间内5米远的一间房屋,造成在屋内正在交接班的32人全部死亡,2名操作工轻伤。

—————————————

早报网(北京讯)辽宁省铁岭市钢厂钢水包脱落事故的目击者说,事故7小时后现场仍热气不断,被高温钢水冲灌的交接班室里,32名死者的尸体都已经融合到冷却了的钢里,屋里只看到一块70平米左右的大铁饼子。

由于难以认尸,当地政府将安排进行DNA鉴定,并先以每人1万元人民币的标准,将首笔抚恤金发放到死者家属手中。

这起严重的工业意外造成32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最重一人烧烫伤面积为60%,医生说伤者入院时身上的衣服都烧焦了。

幸运逃生的矫正岩(38岁)受访时说,二十六七吨、1500多摄氏度的钢水落地时,热浪涌上来,他身上的衣服马上烧焦:”我什么也顾不上了,只顾往前跑,才捡了一条命。”

—————————————

作者:法国1969在上海 回复日期:2007-4-18 15:19:30

想象一下当时的惨境吧:钢水冲进来,人的脚不受其热,瞬间蹶倒在地,而地上已是尺来深的钢水了,人还有活路吗?而且根本无法营救,等钢水凝固了,人已经跟钢水凝聚在一起了。
人就是死,也是埋在土里,埋在钢里是什么感觉?

—————————————

作者:shaolintemple 回复日期:2007-4-18 15:06:55

这比美国的枪杀案惨了不知道多少倍,新闻只是寥寥几句…

—————————————

作者:风声雨声黄秋生 回复日期:2007-4-19 19:47:02

登陆默哀~

我也干过冶金,我也在钢包前站过,我更知道这种事故的严重性,让我来描述一下这可怕的情景吧:30吨钢水,大概有4立方米,铺到100平米的空间里,也要有4厘米厚;钢水不会平静地流淌的,在流淌过程中会因为遇到水蒸气不停地爆炸、飞溅,钢花飞溅的场面大家在电视里都见识过。被困在钢水里的人,几乎在瞬间,脚就被钢水的作用而爆炸、燃烧;未被钢水淹没的部位,与钢水离那么近,炙烤的程度比被油炸还甚;在这种情况下,人根本无法站立,会倒在钢水里,结果就是连续的爆炸、燃烧。即使有人能有坚强的意志,可以站立,那他逃离时,每迈一步,就会失去4厘米的下肢,按照正常人下肢长度,能走多远?
32条活生生的生命啊!我们拿什么让你们安息!!?

世界上最惨的死亡法。

因为不是断头,不是射中心脏及大脑,所以这些人不是立刻死亡的,而是先外周皮肤上的所有痛觉神经受到超强刺激后几十秒或几分钟后才死的,那个惨啊!(外周皮肤、皮下脂肪在汽化时带走热量,内脏及中枢暂时得到保护,大脑是清醒至到最后,因为人是站立的,不是倒的,所以不会是几秒钟就死亡的,就是活鱼浸到油锅内炸,也能跳上10来秒,何况人了!?)。

向32位惨死的阶级弟兄默哀,祝你们在天堂里自由自在,不在有钢水熔身的危险。

update: 2007-05-25

《南方周末》- 寻找“血肉”钢板的下落

Technora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