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GAME的世界,情绪就像是在不断的轮回。
开心的时候,好像到了圣唐时代;
痛苦,则好像还在打二战,
总是一个人不停的寻找失落的文明;
从玛雅到古埃及,
从恒和边到长江流域,
一幕幕快乐和不快乐的都在这些历史中回放,
哎,我又在寻找刺激
不同的刺激
— 摘自 内裤包装盒

是什么使我改变?

大概是换了新的环境,近来总是感到上下左右地不舒服。厚厚的书本,还有书本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实在令我沮丧到了极点。每当我想到将来工作也就是这样对着文档,对着屏幕,简直就要发疯。说实在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乐趣和意义?

就在我徘徊在人生虚无的边缘之际,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自己说过的话。那个时候总觉得学校生活太过无聊,以至于每天晚上我都会做飞翔的梦(后来听别人说,梦到飞翔意味着现实生活的压抑)。看见父母每晚可以自在地看看电视,心中无限向往。(那个时候我只能通过镜子的反光偷偷瞥上两眼)我说,要是我哪一天也工作了该多好,总觉得那就是一种自由的生活。”自由是什么呢?”妈妈问我。”自由就是跑来跑去的”我深思熟虑后作答。

可是今天,我又为什么畏惧企盼已久的明天呢?只是因为它并非如我想象的那般美好么?我厌倦了这门职业,是因为我觉得报酬不抵付出?甚至在开始之前?勤奋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在今天还存在么?加缪告诉我们”人拒绝现实世界,但又不愿意脱离它,事实上,人们依恋着这个世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他们远非要忘记这个世界,相反,他们为不能足够地拥有这个世界而痛苦”。

是我的心太大了么?是我想要得到的太多,以至于总是空空如也么?是因为我总是攀比,以至于失落了自身么?是我总期待画面中的明日,却对不断逝去的今天视若无睹么?

“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到嘴唇,甚至还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凡·高如是说。

摄影:虚幻抑或真实?(一)

摄影是什么?在旅游景点看见快速拍照的服务,总觉得摄影是一门”技”术;而在画册上看见美轮美奂的图片,我又不得不赞叹这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摄影究竟是技还是艺呢,也许我们只能说,这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艺术。至于是”技”更多还是”艺”更多,恐怕得取决于摄影者的拍摄目的、拍摄技巧以及他对于摄影的理解。

作为一门技术,摄影忠实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旅游留影还是新闻图片,它帮助我们扩展了视野,延伸了记忆。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摄影就像是绘画的延伸,正如委拉斯贵兹(Diego Velázquez)教皇英诺森十世像(Innocent X)使今天的人们得以获知那个时代的直观印象一样,摄影以绘画不能企及的真实与可信征服了我们。书店里、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老照片层出不穷,这固然源于人们的猎奇心理,但也正是摄影的出现才使这样的愿望成为可能。这也就是摄影最早被成为摄影术的原因。

而作为艺术的摄影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种类–如果它们允许被分类的话。人们大都愉快地接受了作为艺术的摄影,无论是惊叹于照片中的美景,或是为严肃的主题而深思;无论是为妙手偶得而心生感慨,或是为作者的匠心独运而击节赞叹;摄影都以它独有的视觉冲击力感染着我们,鼓动着我们。

这样看来,作为技术的摄影与作为艺术的摄影似乎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然而摄影的普及模糊了两者间的界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相机,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拍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影像。数码技术更是推波助澜,影像文化应运而生。而在文化大旗之下,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技?还是艺?也许我们根本就无需刻意地区分它们。可是我却悲哀地发现,面对影像洪流的持续冲击,我变得麻木且无动于衷。世界五十大美景美么?噢,是的,我匆匆地拖动滚动条,脑中却是一片空白。

滚滚洪流之中,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又如何去看待摄影呢?

画展归来



画展归来,我做了一个梦。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在梦里,有一处视野开阔的天台,在那里似乎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真谛。金色的阳光笼罩着整个小镇,恬静而且安详;在梦里,有一位有着浅色眼珠的姑娘,她的温柔让人欣喜若狂;在梦里,我收到一张离奇的钱币,红色连着白色,三角接着方块,是彩旗还是丝巾?在梦里,我骑上一个小小的土坡,眼前就铺开了一整个童话般的世界……恍若隔世,恍若隔世……

近日推荐

湖心亭看雪
此般心境、况味,实乃幽绝!

改变了生活精神品质的阅读
最近点了好几篇文章,发现都是他写的,觉得真的挺符合我的口味–至少标题是。他的文章看了不少了,这两篇是我觉得写的有思想有深度的(其他几篇也没耐心细读了)。有时真是感慨,网络真的已经把我变成速食主义者了。

信仰是精神生活的高度

unicell的骑行指南

=====
1.前言:
=====
在我暑假骑车旅行之前,曾在网上看过不少相关的帖子。从技术、装备到游记和经验,不一而足。但是绝大多数关于骑行的帖子讲的都是川藏、青藏线的骑行,对我来说并不是十分适用。暑假里一路下来,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如果有谁和我当初一样,有着强烈的骑行冲动却又对它一无所知,那么希望这篇简短的指南能有所帮助。:)

===========
2.为什么要骑行?
===========
在网上看见不同的前辈高人阐述过不同的理由,也许是为了健身,也许是一种省钱的旅游方式,也许是爱好这项运动。不管怎样,每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至于我,选择骑行只是为了实现一个素有的愿望,骑车,远行,就这么简单。从初中到现在,这个梦想的孕育期实在太长了,所以我决定在今年的暑假实现它。

========
3.骑行的装备
========
假如是准备青藏、川藏之类的旅行,要准备的东西会多一些,网上有很多帖子都列出了详细的清单。而我今年暑假的路线是”南京-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上海-嘉兴-桐乡-杭州-绍兴”,这一带城市较为密集,对我来说也比较熟悉,所以很多事项,如装备等等,都可以大大简化。

——–
3.1 车
——–
当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车了。我骑的是一辆宏邦(Global)的3×6变速车,轮胎是28的。既不是山地车,也不是公路车,据车行的伙计介绍,这款车属于休闲车。山地车轮胎较宽,抗震性比较好;而公路车自重轻,轮胎窄阻力小,骑的时候比较省力;但是也正因为轮胎窄,所以不耐震。我选择这辆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书包架。长途旅行东西总背在身上很容易疲劳的,再说也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背着,后面我还会再说到我的旅行包的。骑长途有辆变速车我觉得几乎是必备,除非你不太在意时间和花费的力气;带避震的前叉应该也挺有用,至少在我手腕被震麻的时候我就这么想,不过那就要看你的预算了。而且我总觉得车子越招摇就越容易被偷,可能是酸葡萄心理吧。:P 我特地选了辆灰黑色的车,不是那么招摇。不过我现在觉得懂车的人都是不看颜色的。我在杭州的延安路上骑的时候,突然有人骑着车过来和我搭讪,说他也想买辆车,觉得我这个很不错,问我是在哪里买的。我告诉是南京骑过来的,他表示惊讶和佩服,我们聊了几句之后就分开了。我后来总疑心他是小偷,想跟着我到停车的地方伺机下手,后来知道我远道而来也就作罢(我的心理是不是阴暗了一点?)。

———-
3.2 物品
———-
骑车出行必备的物品是不能不带的,但是和网上的那些清单相比,我带的东西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自行车相关』:补胎用胶水、橡胶皮、螺丝刀、气筒、码表;
『药品』:创可贴、藿香正气丸、人丹、黄连素、氯霉素眼药水、金霉素眼膏;
『衣物』:日常换洗、雨衣;
『食品』:压缩饼干、火腿肠、盐、薄荷糖;
『贵重』: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现金、相机、手机及电池等;
『包』:背包、腰包、旅行包、塑料袋、书包带;
『其他』:地图、指南针、水壶、刀具、湿纸巾、墨镜、防晒霜、记事本和笔、三角架;

———-
3.3 说明
———-
下面是各分类的简单说明:
『自行车相关』:补胎用的东西现在大的超市里都可以买到,5块钱左右;我只带了一把螺丝刀补胎的时候用,扳手什么的觉得用上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一路上城镇比较密集,很容易找到修车的地方;气筒是那种脚踩的,体积不大;码表我觉得对控制速度,掌握骑行的计划还是比较有用的,无聊的时候也可以看一看。:P
『药品』:黄连素治腹泻、氯霉素眼药水在眼球干燥的时候可以用、金霉素眼膏据说抹在鼻子里可以防止鼻腔干燥,不过我试了一下觉得一点用都没有;这些药品我最后真正用上的只有创可贴;
『衣物』:夏天出去就是有这个好处,衣服占的空间很小,而且也便于洗晒;骑车的时候我穿的是一条半截裤,到膝盖的,这样既可以防晒也便于运动;雨衣我带了两件一次性的还有一件厚一些的,一次性雨衣可以用来抱住旅行包,到达一个地方以后外出时也便于随身携带;
『食品』:压缩饼干主要是预防万一,我一般都会计划好在中午时间到达一个城镇;盐是不可少的,我是在大暑那天出行的,沿途不少地方都是39度的高温,加上地面被日光炙晒,常常是汗流如注,所以要补充电解质;薄荷糖在无聊的时候吃,所以我总是以为吃糖的数目也可以反映路程的长短;
『贵重』:这些就不多说了,学生证有时可以打折。相机我觉得还是挺重要的,这一路上我拍了有2500多张照片。
『包』:我的包带的不少,但并不是全装满的。腰包里放着证件、钱包、手机、记事本和指南针,拿的时候比较方便;骑行的时候背包侧边口袋里放着一张地图,只要反手就可以拿到;其他的东西都在旅行包里,骑车的时候把它放在书包架上;每到一个地方住下以后,只要取出少量必需的东西,如三角架,放在背包里带出去,这样比较方便;塑料袋存放垃圾,因为路上不一定有垃圾箱;书包带用来捆扎;哦,还忘了说,我的背包是红色的,我觉得在路上有一定的安全作用;
『其他』:地图我用的是分省的公路里程图,每到一个城市一般再买一张城市的交通旅游图,一来城市街道标注的比较详细,而来可以作为纪念品。:);指南针我觉得还是挺有用的,尤其对于方向感不强的我来说,后面我还会提到;水壶最好是用水壶架固定在车上,会方便很多;湿纸巾可以用来擦擦汗,不过我后来都是把毛巾缠在龙头上,擦起来比较方便,不然汗水流到眼睛里会很不舒服;墨镜、防晒霜都很重要,夏天出行几乎是必备。我一开始都没有准备,第一天就晒伤了,整个手臂换了一层皮。防晒霜我觉得不是用来防止晒黑的,而是防止晒伤,至少我后来手臂就不再疼了(买的是一管10块不到的Tobaby,据说很烂);记事本可以随时记下一下想法、路线、标记等等;三角架嘛,拍照的时候很管用;

========
4.骑行的经验
========

———-
4.1 预备
———-
骑车上路之前记得对车况进行一次检查。如果是新车,要把座垫的高度调整好。据前辈们介绍,高度以腋窝夹住座垫,手可以够到轮盘为宜。这样双腿在骑行时可以尽量地伸展,也够得到地面,比较安全。现在有的车有快拆系统,不需要用扳手就可以调整,但据说也有小偷快拆下来拿着走的。
骑车最好是结伴出行,这样一来彼此有个照应,二来像修车工具、药品之类只要带一份就够用了。不过结伴的不足之处就是大家的兴趣、习惯、体力都不一样,也许你想停下车来拍照,但是别人却没有这个念头。所以出游的话,人多也有人多的麻烦。
长途旅行一般不走回头路,所以要么换另外一条路线返回,要么通过火车和汽车把车子运回去。

———-
4.2 速度
———-
我在出发之前没有特别的训练过,我觉得民工版旅行指南说的很好(附录里有链接),自己玩而已,不用那么夸张。我一般早上7点左右出发,下午5、6点钟到目的地住下,不走夜路。这样大概可以骑100公里左右。时速在最好的路段可以维持在27公里,中等的在20公里左右,但是城市里比较慢,因为红绿灯路口都会减速,而且市区街道也骑不快。这样会把整个平均速度拖慢的。在估算骑行时间的时候,还是要以实际的平均速度为准。我骑过的最高时速是48km/h,是在三国城的下坡那里创下的,坡实在太陡了,我还带着刹。
我第一天的时候特别累,之后就好很多。这可能有身体适应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一开始骑的太猛了,后劲就不足了。所以长途骑行要注意合理分配体力。第一天上路切忌超负荷骑行。

—————–
4.3 路线和方向
—————–
自行车是不可以上高速的。我这一路上基本上是走的国道和省道。江苏段的312国道全线好像都在维修,很多地方都是半幅路面行驶。路况甚至不如我一开始走的122省道。浙江段的路况明显要很多,至少分出了非机动车道。
在出发之前要提前计划好路线。一是到达一个目的地所走的路线,哪一条国道、省道,在哪里分岔等等;二是计划好从城里进入国道、省道的路线;这一段路程虽然看起来不长,但是比较耗时间。如果遇到江河,也许还要寻找渡口什么的。
在国道和省道上,沿途都有标识,一般不会认错路。但是注意观察沿途的河流、铁路、隧道有助于确定在地图上的方位,也可以用来判断所走的路线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道路的走向和地图上标注的不一致,那么很有可能是走错路了。另一方面如果一条路并不是简单的一条直线,那么从当前道路的走向也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在路的哪一段上。这些方向都可以通过指南针来加以确定。暑假这么一趟骑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方向感好像加强了。:P
其实容易骑错路的一般是在城里,也许一条路口很窄没能引起你的注意,也有可能路名和地图上标注的并不一致,这些时候都很容易走错。一旦走错了,你不一定要走回头路,首先要确定自己现在的方位,然后再看看是否可以前方回到自己的预定路线上。
经常确认自己现在的方位是一个防止走错路的好办法。那么如何快速地知晓自己身处何方呢?在城市里,最容易获得的就是道路的名称。如果事先有过了解当然很好,若是没有也没有关系。首先,你可以从路口的牌子上得知当前的路面以及方向;其次,可以从沿路的公交车站牌上获得信息;再次,一些商店和单位会标出他们是某某路多少号;还有一个也挺管用,就是在电线杆和路灯底部的铭牌上会有路名信息;当然,向别人问路也是很有用的。

———-
4.4 姿势
———-
身体放松,但不要弯腰曲背,否则很容易腰酸背痛。用脚尖踩住踏板,膝盖靠近车架,这样易于可以使力量集中。站姿尽量少用,因为这样很容易疲劳。这些就是我觉得比较有用的经验,其他更为专业一些的在网上都可以找到。

————
4.5 变速器
————
长途旅行中,变速器的使用极为重要。它是使我们维持一定速度又不致疲劳的关键。变速器的基本原理和汽车的变速箱一样,就是在做功不变的情况下,调节用力与距离的一个比例,体现在车上就是用力与蹬踏速的一个平衡。其基本原则就是在维持蹬踏速度的同时,尽可能少用些力。其实这两者是一致的,例如上坡时,需要花力气,蹬踏速度也就自然降低了,这时就需要进行调节以维持原有的蹬踏速度。
下面我将大齿轮称为高速,对应的骑行速度快,花的力气也大,在变速器上的数字也比较大;小齿轮则相反。骑行时如果感觉腿部开始吃力,如上坡时、疲劳时,应将变速器调低一档,这样在维持原有蹬踏速度的同时,腿部比较轻松(行进速度降低);如果腿部有踩空的感觉,或者蹬踏太快,应将变速器调高一档,这通常是在下坡时或者体力较好时。因此一个典型的上坡下坡过程应该是这样:在平地段尽可能地加速,然后在坡上将档位慢慢变低,最后稳定在一个固定的速度(通常比较慢);到达坡顶之后可以用力蹬踏(考虑站姿)获取一个较大的初速度;然后在下坡过程中将档位不断加大,以保持蹬踏速度不变。(下坡很难得啊,好好利用!)
在城市里有不断重复的停止、启动的过程,这也涉及到变速器的使用。在刚启动时通过低档启动,随着速度的提升再逐渐升高档位。需要注意的是,在需要等待的红灯路口,以及行人有可能横穿的地方应将档位放低。因为在这些地方都会减速,档位放低之后再加速就比较省力。这样也可以通过档位的调整来控制车速,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变速车一般前后盘都可以调整,以我的车为例,3×6的18速车,前盘有3速可以调整,后盘有6速可以调整。不妨把前盘当作大的档位,后盘的是在前盘的一个档位中做1/6幅度的调整。因此尽管前3后4与前2后6提供了近似的调节,但显然在前盘为2时,我们可以进行更为精细的调整。这一点在长途旅行中值得注意。

———-
4.6 安全
———-
最好的安全就是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靠边行驶。不要在人多的地方高速行驶,精神要集中,切忌疲劳驾驶。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以及道路不熟的山区更应该注意(这两者我没都经历过)。
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城区行驶的时候。一是减速,在路口,在前方有可能有行人和车辆横穿的地方,都应该提前减速。这个提前量很重要,因为车速高的时候不容易刹住,而且就算捏紧闸车子也容易打滑(我就遇到过好几次),因此骑车时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这个角度来说,骑车的时候听音乐是很危险的,一则分散注意力,二则会听不见路上的各种声音。城市骑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变线。在任何时候,变线之前都应留意一下你的后方有没有车辆。汽车的超车有方向灯作为指示,而自行车有一定速度之后,没有预兆的变线就比较危险了。我之所以强调任何时候,是因为有时候的变线并不是你主动的。也许你前面的车突然停了,或者突然横穿出另外一辆车,这时你下意识地改变路线就有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后方的车辆可能也很快,而且未能预测到你的突然变线。这同样也是我为什么强调要提前减速的原因,它可以帮助你尽可能少地突然变线。

———-
4.7 环保
———-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因为自行车是环保的才踏上自行车,但是骑车远行,建议随身带上一个袋子,盛放途中产生的垃圾,到达一个城市以后,再投到垃圾箱里去。

====
5.建议
====
说了这么多,其实骑行最重要的不是装备,也不是经验;它所需要的只是你踏出第一步的勇气。行者无疆,真的只有做了才知道。 :) 旅途愉快!

====
6.附录
====

自行车旅行指南-民工车族版

上课路上

选修了一门课,在周六的晚上,在20多公里之外的另一个校区;不为别的,只是觉得每周的这一天我都可以骑上单车,挎着相机,去”郊游”。:P

城市杂乱的平庸建筑中,一根巨柱兀自直立,夕阳的余晖为它抹上了一层金色,更增添了几分悲壮与凄凉。

曾经有过一只曲子,常常听着它入睡。这曲子总会让我觉得自己躺在一辆板车上,毛驴不紧不慢地拉着车,脖子上还挂着个铃当。板车走在一条不宽的小道上,很长很长,却没有什么人。两侧的白杨树给天空留下了一道缝隙,天很蓝,叶很绿,云很白,风很轻……我就这样在梦里也睡着了。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穷男生不该有爱情》

最初很甜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科幻电影的我迷上了银幕中的爱情。看见纯情的少男少女或是帅哥美女终究走到了一起,总会觉得心花怒放。看到文章中的他们彼此相爱,真的很开心!

可是后来……只剩下叹息。有情人为什么不能终成眷属?难道浪漫和奇迹只属于小说和屏幕,难道我们的真实世界多的只是遗憾么?相遇相识而不能相知是一种遗憾,相遇相识相知而终究陌路则更让人遗憾。记得看《亮剑》中李云龙当上代理军长的那一段时。夫妻俩一个喜欢年画,一个喜欢油画;一个在扣脚丫,一个在赏画。反差太大了!当时心里一紧,生怕他们就此同床异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最后,是痛苦。还是那句老话:我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感受和表达

我曾经在自己的主页上这样写道:”人生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是追求,是享受?是磨难,是升华?……人生,在我看来,可以归纳为两条,感受和表达。感受就是作为匆匆过客的我们所能做的。世界是如此美好,我们只有用上全部身心才能在寻到绚烂画面的时候,觅到属于自己的深沉的韵律;世界又是如此的丑陋,我们也只能用上全部的身心才能从中看见大欢喜和大悲伤,才能于无所希望中获救。而全部的身心也正是感受的凭借与实质。”

这段话并没有说完,只谈到了感受,却没有说起表达。表达是说么?是唱么?抑或是写么?是,又不全是。表达是行动,是参与,是融汇了全部身心的创造。这完全是一种广义的创造,而不必有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果。无论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首即兴的小曲,一项真正投入的运动和事业,还是一篇发自内心的文字,……这些都是表达!假如把感受说成是一种体会;那么表达则更多的是一种抒发;如果说感受是一种被动的经历,那么表达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投入;假如说感受着的人有丰富的情感,那么表达着的人则拥有生命的自觉。

没有感受,人生的田野一片荒芜;而没有了表达,在广袤的绿野中我们又会迷失自己的方位。黑豹的歌儿唱得好:”就让那心中的火,重放出它的光芒!不要在深处躲藏……”。火焰凭借感受而蕴蓄,而又必将经由表达而怒放!这样的一天将会是美好的一天,我期待,并将为之而努力!

《人生的追寻》多说两句

饶牧师的演讲很具感染力,只可惜,他是作为一个牧师在讲道。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演讲者,我感激他所分享的生命经验,也为他的激情所打动。牧师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孜孜不倦地传播福音(不知这样说是否准确),向世人传递爱的讯息。他的问题有他自己的答案,一个预设的答案,为演讲中每一个问题事先想通了的答案。并不是说这样的答案是假的,或是不经思考的。恰恰相反,这张答卷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融会数十年生命宝贵的经验。但这个演讲时候就有了的预设答案永远不会是我的答案。我将继续寻找,并期待和你一起分享(我说话也开始像牧师了:em424:)。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许本来就很难说清楚吧。我们想要追寻所谓的真实,可什么是真实呢?也许就像李洱说的”‘真实’就像是洋葱的核。一层层剥下去,你什么也找不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