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三体》读后感

提示: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绝对是近年来的科幻大作。就连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也较少见地用了5集的篇幅介绍《三体》三部曲,还提到说已被好莱坞买下了作品的版权。无论是三部曲的形式,还是基于基本规则构建出的庞大故事结构(宇宙社会学 Vs. 心理史学),读《三体》,就让人不得不想起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联想起《2012》、《独立日》的导演Emmerich正在采用《阿凡达》的技术拍摄《基地》系列,不由得让人暗暗期待起《三体》被搬上的荧幕的那一天尽早到来。

宇宙、文明,时间、生命,战争、社会,光速、黑洞,量子、维度……想想看,所有这些“终极”元素交织在一起,本身就是多么绝妙的图景。

读完《三体》前两本的时候,就很想把自己对于这两本书的微妙感觉给记录下来。然而这感觉又是复杂而难于记录的。一方面,故事中所触及的题材源自真正深刻的主题。在宇宙的尺度下,外星文明会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墨子烈焰与人类早期文明对于宇宙模型的想象(兽皮与火海);三体文明可以封死人类的量子力学研究,自然界真的是自然的吗?思维的本质是什么?(见面壁人希恩斯与思想钢印)《三体III》甚至对暗物质有着狂野的想象——二维化的星系;另一方面,小说过多的概念铺陈又给人一种堆砌的感觉。总有一种像是要在三部书里塞进一切的感觉。难怪网上有人会问,除去科幻的架子,这本小说还剩下些什么?

正如大刘自己在《三体I》的后记中所言,创作《2001太空漫游》式的“终极科幻小说”是一件很难的事。而《三体》,很遗憾并不是这样的“终极小说”。即便如此,一部真正的成功的科幻小说也不应局限于所谓的类型文学。在我眼里,正是一些科幻以外的元素使得《三体III》胜于《三体I》,而《三体I》又胜于《三体II》。

《三体III》中的三篇童话,作为故事中的故事出现。内容曲折唯美,简单动人。然而如此天真的童话故事里却隐藏着宇宙的惊天秘密。童话的隐喻、象征,让含义的解读含糊而不确定,却因此增加了小说别样的美感。《三体III》后半部出现的“神”级文明,及歌者的描写更是如此。浅吟低唱的古歌谣,漫不经心的日常工作。地球文明通过太阳能量镜面发射的信号广播,在歌者的眼里是弹拨星星的笨拙行为,像是“母世界上古时代的游吟歌者弹起粗糙的墟琴”。一个简简单单的“原始膜”、“弹星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体I》中的1379号三体监听员,出于对三体生活的悲观和失望,而向地球发出了警告信息。而这也恰恰是地球人叶文洁发出那条改变人类命运的信息的初衷。穿越光年的距离,将希望寄予遥远的对方。孤独是否也是横跨宇宙的呢?


相关文章

Speak Your Mind

If you want a pic to show with your comment, go get a gravatar!